頭部
曰本美女禁止18视频

您當前所在的位置: 首頁 > 走進連州 > 歷史文化 > 民俗文化

民俗文化


來源:市志辦 發布時間:2019-08-26 10:05:43 字體大?。? 瀏覽次數:-

連州市是清遠乃至廣東省少數民族聚居地之一,逐漸形成既多元化又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傳統民俗文化。其中,節慶民俗豐富多彩,各具特色。除春節、清明節、端午節、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外,各地還有多種獨特的節慶習俗,如:保安鎮的九月九大神會、星子鎮的八月十六舞火龍、連州鎮沙坊村的六月初六洗佛節等。

神會(抬大神)  是保安鎮保安村每年在重陽節期間舉辦的大型傳統民俗活動,整個活動包括抬大神、踩八卦、搖高神、扮故事等。自唐代以來延續不斷。“大神”由該村60歲以上老者競爭取得,戴面具扮演,穿龍袍、坐龍椅、頭頂神傘、由8人抬著,前面有戴青面獠牙面具的“判官”和“侍者”及鼓樂開路,后有羅余、儀仗護衛,隨后還有高神、舞龍、舞獅及小童扮的小故事人物隨行。

舞火龍  主要流行在星子鎮、大路邊鎮和連州城西等地,舞火龍活動已流傳多年,一般在春節后正月和農歷八月中秋節期間舉行,星子鎮舞火龍最具特色,舞火龍者帶著豐收喜悅,個個赤裸上身任由炮仗燒身,毫不畏懼,以顯示有驅邪消災,迎祥納福之意。

洗佛節  連州鎮沙坊村地處大、小龍河出口處,是個歷史久遠的古老村落。每逢農歷六月初六,相傳是東岳大帝的誕辰,這日,村人要把廟內眾神抬出,在村內各門樓巡視并接受巷內各戶香火供奉朝拜。然后抬神像到河里沐浴凈身,此時,村中眾少年抬神像入河里一同戲耍,說明神與村人情同朋友,并無拘禮。據說,村子奠基人石文德因為以挽聯“月沉湘浦冷,花謝漢宮秋”為楚王馬希范所賞識,授水部員外郎,改石文德居住的合平鄉為儒林鄉。連州石氏一直以“儒林家風遠,水部世澤長”為宗祠聯,勉勵子孫繼承祖先好學勤勉的家風,于是,以水浴始祖,進而浴佛的習俗就這樣延續下來。

瑤族神老節  瑤安盤石里六月六神老節,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,相傳盤瓠被封為王后,便帶領鄧家土主、歐家土主、蘇家土主、茅家土主、雷金法通、胡氏法娘、運水仙娘、白馬三郎、風元帥、雨元帥、把介大王、廟燭仙人等13位神老,于農歷六月初六這天,來到盤石里開山造田,修堤筑坎,把盤石里村整治得像個世外桃源,年年風調雨順,五谷豐登,直至13位神老登仙,留下萬畝青山,千畝良田,為子孫財產,代代相傳。后人為紀念13位神老,便雕塑了13尊神像,于每年的農歷六月初六當天舉行神老凈身祭拜儀式。儀式共分三步,先由師公在廟做法事,然后在本村找一位老人背盤古大王去河邊凈身,12位神老隨從,神像凈身后村里男女互相之間將凈身的圣水潑向對方,謂之身體健康,平安幸福,最后將神老背回廟里將其安放好,言之久治平安。

 

footer底部